Skip to the content.

英國政治制度點解承傳到咁多年?就係因為佢哋行封建制度。

歷史上好多文明,都係因為太過輝煌,吸引圍邊「野蠻」民族入侵,最後整個帝國被侵蝕,文明大倒退。《老子》曰:「木強則折,兵強則滅」,就係咁嘅意思。所以,道家講究「無用之用」, 「無用」就唔會招惹殺身之禍。

而英國,就將「無用之用」發揮到極致。今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係一千年前建立英國嘅 William the Conqueror 嘅後代嚟。

呢個世界唔係好多國家嘅王室可以延續過千年都仍然存在,英國點解咁「成功」呢?好大程度係因為佢偏遠,同埋落後。英國位於西歐海島,易守難攻。英國自建國以嚟,一直都未曾遇過強勁嘅外敵侵襲。睇返佢呢一千年嚟打嘅仗,好多都喺歐洲大陸打嘅 (尤其係同法國爭 Normandy)。英國人打輸咗仗,大不了乖乖撤退返本島,幾十年後又係一條好漢。

相比之下,喺歐洲大陸嘅國家,雖然規模大好多,但同時敵人都惡好多。周圍都係殺人唔眨眼嘅野蠻人,大家耳熟能詳嘅有匈奴(東亞)、Huns (東歐)、仲有橫掃歐亞大陸嘅蒙古人。同佢哋打仗輸咗,隨時整個明文一夜之間消失。喺島上建國有好處,就係渡海好麻煩,敵人最多都只能夠運送幾千幾萬士兵,戰爭規模相對細好多。(同樣道理,日本皇室都係安安穩穩咁做咗一千幾百年,有神風保護,連蒙古人都無佢符。)

英國冇外患,咁國內嘅叛亂又點呢?所有國家都不時會發生叛亂,但除咗17嘅世紀嘅內戰令英國幾乎變咗共和國之外,其餘時間都係有驚無險咁渡過咗。點解冇事呢?因為!因為英國人信孔子學說,實行封建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貴族負責打仗,平民負責耕田。

平民唔識打仗,打唔贏裝備精良嘅貴族,冇本事搞大型叛亂。至於貴族之間嘅戰爭唔係冇,不過貴族之間其實係近親,開拖主要都係求財,通常唔係要對方全家性命,更加唔會學啲野蠻民族玩屠城。所以英國王室同啲公爵打仗輸咗,咪簽份「大憲章」求和囉。搵食啫,唔使下下誅九族嘅。

所以,尊卑分明嘅封建社會其實係好穩定嘅,人一出世就限死咗社會地位,大家唔會有非分之想。呢種制度,中國周朝行之有效幾百年,孔子話係模範社會,可惜封建制度喺春秋時代開始式微 *。至於英國呢?英國今時今日形式上仲係行緊「封建制度」。佢哋口中嘅「君主立憲」,其實係「忽悠術」嚟。你睇返日本嘅「君主立憲」,人哋有冇公爵同封地? :0) 今時今日仲有幾多個國家有 “House of Lords”,啲伯爵係靠父幹繼承封地嘅? **

英國 House of Lords 去到近十幾廿年仲係不斷「改革」,首先就係收窄咗世襲貴族嘅權力,限制佢哋繼承權;然後就係將最高法院由上議院分拆出嚟。佢哋搞咁多動作為乜?你估屎忽痕咩,梗係因為有人覺得呢啲「封建制度」唔夠「民主」啦。

大家唔好搞錯,我唔係話英國制度唔民主 (係佢哋自己覺得咋)。2021 年嘅英國應該算係民主國家嚟嘅。只不過佢哋民主進程 #循序漸進 咗幾百年,到今日仲未完全擺脫封建制度嘅色彩。如果你(作為一個俾佢忽悠過嘅香港人)以為佢哋政治制度有咩咁優秀,不如返屋企攞返本《論語》睇算。

[後話]

細個嗰陣唔識世界,以為「孔子」代表食古不化嘅迂腐思想,但近年我越嚟越明白孔夫子所受嘅屈辱,明明 #老師又中,但就俾人笑咗兩千幾年。反而係英國行封建制度一千年,成績彪炳,幫老師平反。最搞笑嘅係中國人差啲打倒孔家店之後學返英國制度,諗落都真係幾好笑。 大家仔細留意下會發現,英國傳統社會嘅優良傳統,好多都可以喺孔子嘅思想搵到類同嘅概念。所以點解「陶傑」呢啲英文都唔識寫嘅「中文人」會唔收錢真心頌讚英國,就係因為世界嘅大道理殊途同歸,#孔老師一早講過,純粹係借咗另一個載體去表現出嚟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