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美國版科網泡沫水泡科

我哋年代升大學嘅人都知,資訊科技相關科目,2000年仍然係「神科」(一度收生高過medic同law),但隔兩年就變成 #狗也不屌 嘅水泡科。

今日偶然睇到 Hacker News 嘅討論,原來美國都有類似情況,不過當時佢哋嘅講法,係「讀嚟做咩吖,反正啲IT工都會俾人 outsource 去印度架啦」。

呢種講法,令我諗起當年升學,去港大 Business School 「面試」發生嘅事。話說,有得面試嘅,中五會考成績都唔算差,佢哋叫做睇好你,想大家互相認識下,順便借個機會 sell 下你咁。所以只會加分,唔會扣分。

Anyway,港大 Business School 面試,有個個樣勁似陳水扁嘅教授主持,大家小組討論。唔記得題目係咩喇,但好記得,佢講咗句「印度啲IT好勁」,我就多口反駁話:「喂其實印度人啲IT好廢咋喎。」

最後面試結果係:冇加分。

講真,印度人口咁多,勁人一定係有嘅,不過純粹基於人多。平均水準就真係不敢恭維嘞,唔係話工作上見過啲乜人會有咁嘅印像 (喂我當年中學雞都已經係咁覺得),而係網上啲有impact嘅軟件項目,好少見係印度人主持或參與,通常係歐美嘅人居多;至於電腦比賽 (例如 IOI、ACM ICPC 等),印度人嘅成績都係麻麻 (東亞同俄國最屈機,話說香港以幾百萬人嘅基數嚟講成績都唔算差)。前者講究對科技嘅直覺同熱誠,後者睇天份,印度人似乎兩樣都冇。所以 Business School 會話印度人勁,係從商業角度出發:印度 outsourcing 其實係好成功,佢哋以低成本接收咗好多唔太 innovative 同唔係太多技術含量嘅工作,主要好處係減低成本,而唔係增值。所以,傳統行業嘅 in-house 嘢作為一個「cost center」,outsource 得最勁。

去到最後,啲最賺錢嘅科技嘢,仍然喺美國矽谷。

某程度印度大國接嗰啲outsourcing生意,同美國矽谷賺嗰啲錢,係兩個完全唔同嘅行業嚟。前者其實係「傳統商業」嘅延申,後者係「軟件食咗全世界」嘅偉大一統天下功業嚟。我唔敢話印度冇人才,不過可能佢哋嘅人才走晒去美國 (btw 提醒大家 Microsoft 同 Google 嘅現任 CEO 都係印度人)。勁人走晒,留喺印度嘅就未必有能力去開發啲可以「食咗全世界」嘅技術。

至於「美國人」係咪真係咁勁呢? 其實又不見得。只係美國因為軍事研究嘅原因成為好多電腦科技嘅源頭,而二戰後又一直係經濟強國,喺「富者越富」嘅原理之下,吸引咗全世界最頂尖嘅人才,喺全世界最發達嘅經濟體推出新產品,先至咁成功。如果⋯ 如果 Steve Jobs 一開始喺印度賣 iPhone ,佢應該係會蝕錢蝕到pk。呢啲嘢天時地利人和,唔係話照抄就抄得到,就算你學得到,亦都未必係好事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