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先至係赤壁之戰嘅最大贏家
赤壁之戰好可能係中國史上最出名嘅一場戰役。
呢個小學生都耳熟能詳嘅故事,原來幾十歲人重新再睇次都會有新體會。
《演義》嘅講法係諸葛亮向劉備提出同孫權聯合抗曹,交戰時化身為巫師借東風火攻取勝。正史主要將戰績歸功於孫權周瑜魯肅,吳勢力對形勢嘅分析、交戰時出嘅力,都係貢獻最多,劉備甚至可能只係負責抽水。
今次再睇赤壁之戰,卻感覺到由頭到尾都係曹操操局,以大搏大。如果佢打贏江南,基本上可以做皇帝,所以某程度上佢可能係心急咗,但佢打東吳唔止係為咗「贏」咁簡單。當其時形勢,未必到佢話唔打。曹操攻吳之前,啱啱劉表死咗,劉琮率荊州眾投降。雖然係咁,但江南兵士未必真心服從,呢個係曹操收咗荊州之後最急切處理嘅問題。
荊州之所以投降,係因為震懾於曹軍淫威之下。但好明顯江南人同北人有好大文化衝突,唔係話曹操搵個將領守荊州就OK。嗰幾萬名啱啱投降嘅荊州軍隊,喺曹操北返之後,會唔會受劉備唆擺造反,仍然係未知之數 (其實我估機會好很高)。話晒劉表仲有個仔未投降,而已經變成咗地膽嘅劉備仲喺江南等待機會,曹操係冇可能唔打返幾場仗就收隊嘅。始終荊州對曹操嚟講係 free lunch,反而劉備喺荊州經營多年,差少少就喺劉表手上呃咗返嚟,曹操最怕嘅敵人差少少就多咗一個大州嘅軍隊同資源。
喺曹操角度,勸降劉備係冇可能嘅事,強攻其他未投降嘅荊州城池(或流亡軍隊)又會有好大阻力(啱啱投降就要荊州人打自己人?肯定反抗)。但呢啲「走咗就唔聽話」嘅兵將又唔可以罷低唔理,最好就係搵個藉口消滅咗佢哋啦,係咪?
所以曹操就順手去東吳嗰度敲門嘞。曹操整個盤算就係:
- 如果孫權投降,咁就基本上統一天下,正!
- 如果孫權反抗,就用荊州勢力打死孫權!
- 就算打唔死孫權,都可以迫荊州多餘唔聽話嘅士兵去送死!
Win-win-win situation 呀,其實曹操冇得輸。相反,如果唔打呢場仗嘅話,曹軍一返北方,劉備就好可能用佢啲「仁義道德」勸降幾個荊州城池坐正做荊州牧。與其俾強敵劉備賺咗荊州,不如攞去同孫權「攬炒」!呢個先至係赤壁之戰嘅真相。
咁孫權都唔係傻嘅,佢都睇得出曹操嗰「幾十萬大軍」水份甚多,冇咩戰鬥力。你曹操叫荊州軍嚟送死,唔通我孫權就會投降咩?打咪打囉!
赤壁水戰之後,曹操退卻,孫權軍梗係乘勝追擊。但值得留意嘅係,曹操雖然走得狼狽,但周瑜強攻曹軍受流矢所傷,曹仁守咗江陵差唔多一年先被迫撤退,唔係「兵敗如山倒」嘅模樣。證明曹操喺北方仍保持基本嘅防守實力,赤壁死傷嘅好可能真係只得嗰班「走咗就唔聽話」嘅荊州兵將。
我斷估曹操唔會傻到「明知輸都打」,但呢場赤壁好可能係曹操明知勝算唔太高都照打嘅戰役嚟,所以「輸」咗好正常。歷史上北方軍隊攻南方可以借鑑嘅事例唔多,我哋睇後來嘅淝水之戰等戰役先知道,就算北方軍隊幾強,長江天險都唔易克服。另外,要荊州軍士去「送死」其實唔太易,曹操趁住個個都以為佢好勁嘅時候,用「攻克東吳嘅戰功」去誘惑荊州投降派為曹操賣命,總好過要慢慢諗點樣用行政手段壓抑荊州反曹勢力。最後曹操雖然發生咗 worst case scenario,但起碼劉備獨佔唔到荊州,仲同孫權鬧翻,荊州人亦都死傷無數,反而曹操原本北方實力冇咩受影響,只係南侵嘅計劃受阻。
喺一個曹操冇攻吳嘅平行時空,曹操返北方之後,劉備聯絡荊州舊相識 coup de tat,接收完好無缺嘅荊州軍隊。嗰陣曹操再南下打仗嘅話,孫劉聯軍嘅實力就唔淨係將曹操打走,而係有可能直接消滅埋曹操,兩者問鼎天下架喇。所以無論曹操覺得勝算有幾大,佢都係要打。贏咗做皇帝,輸咗都可以攬炒江南,正所謂「冇成本又可以玩嘢,點解唔做?」
赤壁之戰,曹操就算輸咗都贏。黑暗兵法嘅嘢,真係要咁上下年紀先至明。
(原文於 2021 年 3 月發佈,略有修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