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講下所謂「儒表法裡」

越來越相信「儒表法裡」嘅見解係腐儒諗出嚟嘅嘢。

莫講最出名嘅係荀子教出咗韓非李斯等等學生,原來吳起都係子夏嘅弟子,而吳起嘅變法,大概係商秧秦變法嘅初模。

儒家嘅經典都有講:「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本身古中國社會分貴族平民階級,孔子不斷講禮講君子,係教人點樣做貴族。佢冇詳細講平民係點樣管治,但如果君子治禮,咁平民就梗係用刑。

戰國時,戰亂頻繁、大夫弒君又成日發生,國家生存嘅方法就係削弱貴族、加強君主對人民直接管治,提升管治效益。同平民講「禮」係晒鳩氣嘅,所以儒生由講「禮」,遙身一變做咗「法家」講刑法、講賞罰。其中理念其實同孔子一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不過當時亂世冇資源做普及教育,嚴刑苛法就係特效藥。

順帶一提,「法」好用之處就係中央政府變成一個 “programmer”,喺國家機器裡面實踐程式。呢種玩法,比起古代以習俗為本嘅禮儀,功效真係差天共地。可以話,春秋時代之前,中原基本上冇所謂諸候間嘅惡性競爭;而戰國時期,唔做「制度現化改革」嘅國家就好快滅亡。

理論係從歷史事實中汲取教訓嘅。

三家分晉、田氏篡齊 -> 君主要緊握實權,削弱貴族勢力,否則會亡國 -> 唔用貴族,可以用有才能嘅平民代替

戰爭越嚟越激烈,並且開始唔講道理 -> 軍隊現代化,唔可以單靠貴族打仗(cf. 曹劌論戰之「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而係要由國家指派嘅將領直接號令由平民組成嘅軍隊。做法就係賞軍功。越打得就越高爵位,呢樣嘢同時削弱貴族嘅權力。

但係要賞軍功、出軍餉,點俾得起錢呢?所以國家內政嘅效率都要提升,所有地方嘅稅收都交由中央管理,減少貴族食邑。

咁中央官員又點樣管理咁多人民呢?點樣保證官員做嘢妥當呢?邊度搵咁多政治人才去管理國家呢?唔緊要,只要有一班主腦寫法律,地方官照住執行就得,唔使要叻,只要識文書會計就夠。所有嘢規範化、規模化,就可以自動運作,唔使用個人德行去馴服手下嘅貴族一層一層咁疊落去,少咗中間人,提升咗效率、甚至有咗 economy of scale,咁國家就現代化咗。

而去到最後,班知識份子就諗,社會最大問題就係各國之間不斷戰爭,咁有咩好得過最強國家統一全國,咁就永遠唔會有再有戰亂,所有嘢都跟住法制自動波運行,天下從始就太平喇。

秦始皇夠擔用數字去編排皇帝,認為自己朝代可以千秋萬載,自信可能就係喺呢度嚟。

咁當然,既然當時嘅法律係寫 “program” 俾國家機器去 run,最後問題梗係啲 program 有 bug。以前秦始皇以為抑壓貴族就可以防止變亂,點知國家崩壞係由平民作反開始,而平民作反原因就係啲法律有 bug,迫平民做啲佢哋做唔到嘅嘢,搞到佢哋無可退要作反。

呢個完全係鐵達尼號規模嘅失敗,戰國時期嘅「儒法混合思想家」將所有國家衰亡嘅 scenario 都諗過晒,點知衰在 program 有 bug (初階programmer係唔信自己有咁多bug架),衰在平民作反(史無前例)。所以與其話秦亡係因為嚴刑苛法,我覺得更加貼切嘅講法係「秦帝國 1.0」個 release 太急,未 fix 晒啲 bug 就推出 production,搞到世紀大爆炸。

漢初承秦法,蕭何政府幫手fix下啲bug,高祖又將啲蘇州市外判咗俾人 (漢初封王,景帝時先收返),唔知所謂黃老術係咩嚟啦,或者就係 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嘅 friend。

去到武帝時,尊儒術,其實就係恢復返秦帝國模式,i.e. 「秦帝國 2.0」。當然儒家都分流派嘅,正如現代都有左翼右翼。後來左膠集團掌權,王莽玩咗一輪「新」嘢之後炒晒粉,俾人 revert 返去漢朝模式,漢朝前前後後都成功 run 咗幾百年,喺當時嚟講真係非常唔話得。

所以中華帝國嘅模型嘅脈絡都幾清晰,所謂「儒法」之別真係好似左派右派嘅分別咁。後代儒家將啲「衰嘢」賴晒落商申韓等「法家」人物身上,似乎唔多公平。事實上,禮同法嘅分別真係在於規模。一個幾十人、幾百人嘅集團,當然用「禮」去治;去到千萬之眾,要達到同樣效果就要用刑法。我諗你讀 MBA 都係教呢啲,幾時用 incentives,幾時用 leadership/inspire the team,要小心 incentives 有 bug 搞到 counterproductive 之類。(利申冇上過business course) 當然啦,一開始搞平民向上流嘅人就係孔夫子,咩「有教無類」,教出咗一班有能力代替貴族幫國君治民嘅新士人階級,unlock 咗連鎖效應,變相日後國君借呢班从嘅力量大力壓抑貴族,推動變法。所以中華帝國始祖都係非孔夫子莫屬。

去到後來唐宋科舉取士,士大夫階級全部變成儒生,整個孔子 vision 真係幾乎成真,真係難怪佢二千幾年盛享大名,連咩康德康有為都打佢唔冧。連啲咩習近平思想都係偷佢橋,現代中國都係靠佢崛起,如果中國喺廿一世紀繼續強大落去,或者總有一日孔夫子嘅功勞會被世界共認都唔定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