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香港人堅持悼念「六四」?
諗咗咁多年,我終於明白點解香港人會堅持悼念「六四」。
「六四」事件主要發生於 1989 年嘅北京,本身同香港冇直接關係。當然,事件牽涉中共派系鬥爭,當年以趙紫陽為首嘅自由派被打倒,對中共對港政策影響都頗大。
不過自「六四」之後,香港都曾經發生過唔少大型社會抗爭事件,直接影響香港政治前景,點解「六四」三十年前發生喺北京,而 03 年反廿三條遊行、 14 年雨傘佔領,時間比較近、比較「在地」嘅事,反而冇咁多人「悼念」呢?
我諗咗好多年,發現個答案真係好低 B。其實一句咁簡單:就係「六四」死過人,而香港近年嘅政治運動冇直接死過人。
某程度上柴玲講得好啱,「六四」要流血[1]。死過人同冇死人嘅震憾性係唔同嘅。正如我一直話齋,#犧牲就係意義。注入人命嘅運動,比起滴血不流嘅運動,有更大嘅份量、重量。兩者俾到人嘅震憾,係天同地嘅分別。
我哋記得「六四」,係因為當年有無數嘅人,自己嘅信念而犧牲。姑勿論你認唔認同佢哋嘅理念,都必須承認佢哋係真心相信自己嘅理念,並且唔係為一己之私行事。反觀喺香港,事無大小嘅政治運動,都會有人質疑係有人「收咗錢」做嘢,陰謀論不斷。根本原因,係因為喺香港搞政治運動風險相對低,曝光率高,為求利益者眾,而且未死過人,大家都唔當係一回事。
喺香港人嘅 living memory 裡面,有好多人為自由民主犧牲嘅事件,大概就只有「六四」。喺香港和理非嘅政治運動裡面,既然只有投機主義者而冇犧牲者,群眾就只可以將願景投放於遙遠北方嘅運動。香港本土嘅政治係投機嘅、係污糟嘅、係不可信嘅,只有當年神州北方嘅學生先至係聖潔無暇。香港本土無此產物,唯有從外地輸入。就好似食物同食水咁,一切都可謂係全球一體化供求經濟學之下必然發生嘅結果。
大家唔好以為我講埋呢啲嘢係想叫人去死去犧牲。我自己近年越嚟越驚死,各位大大高抬貴手呀。今日有位教中學歷史科嘅師兄喺臉書寫道:「記得歴史事件是死的,但人物,特別是寂寂無名的小人物,曾是生的。」 有時我哋活在和平安穩嘅年代,好容易將書本上嘅腥風血雨當成小說裡面嘅虛擬嘅故仔。我萬萬唔願意見到香港人要為政治而死,但正因為我哋絕大部份人咁錫身,所以讀歷史嘅時候要更加謙遜,知道自己只係膽小鬼一名,唔好以為自己係咩大人物,可以隨便左右到歷史變遷。
— —
[1] 傳聞佢係被 quote out of context 嘅,不過嗰句喺三十年後睇返,始終冇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