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制度勢不可久,融合或自治只在一念之差
(又係老調重彈。不過又畫多好多腸出嚟)
二戰後西方列強點解咁積極解殖,除咗因為道德原因之外,仲有係因為搞殖民地唔化算。管治殖民地係有成本嘅,如果人民唔聽話,成本就更加大。然後,喺資本主義制度下,西方列強發現只要控制區內嘅資本,就算唔擁有主權,都可以發大財。所以,解殖變成一種風潮,並非純粹從道德考慮。
香港係比較特別嘅。傳統嘅「殖民」制度好多時牽涉種族剝削,但香港人喺血統上甚至文化上同中國人相似,所以相比經典嘅殖民政權,係比較少(但唔係冇)呢方面嘅衝突。傳統嘅殖民地區亦有地理上嘅隔膜,例如歐洲國家喺非洲、美洲嘅殖民地,千里遙遙,管治更添困難。相比之下,香港地理上係中國一部份,喺運輸、溝通上同中國內地完美接軌,完全冇問題。
香港最有「殖民」嘅特色在於制度。香港九七前固然係英國殖民地,九七後制度大致不變,只係原本港督變成特首,原本向英國外交部負責變成向中央政府負責,但管治模式大同小異。只要中國政府實質掌控香港嘅管治權,香港嘅制度就係殖民制度。呢篇文講嘅「殖民制度」係指由主權國家上而下對地方政府嘅全面控制,地方政府主要向主權國政府負責,而唔係事必需要向人民負責。呢個正正係《基本法》43 條確立嘅制度:「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留意特首唔需要直接向香港人民負責。
但香港同中國其他省市有咩分別呢?點解中央政府對上海有「上而下」嘅全面控制,但唔會話上海係行殖民制度?我認為係因為上海市係中國政治制度嘅一部份,相對全國其他地方政府無分彼此,渾然一體。政治上「上海人」並無特別地位,理論上與其他中國公民享有同樣政治權利,例如可以做其他省市嘅官員、黨委等等。( 或者有人會質疑中國實施嘅民主集中制,但呢個唔係文章主題。) 但香港唔同。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與中國內地省市有明顯區隔,香港人固然唔會在內地做官,亦難以在共產黨黨內取得話語權。香港人實際上能夠擔任最高嘅政治職位,就係特區行政首長。 (全國政協副主席只怕並無實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冇黨籍或未能公開黨籍嘅香港人冇可能走進北京權力核心。) 而呢個職位,係必須聽命於中央政府。香港人冇能力影響內地政局,但中央政府卻緊握香港主權與治權。一語貫之,香港喺「民主集中制」體制之外,卻必須服從其權威。如是者,就有群族之分,上下之別。毫無疑問,呢個本質上就係殖民制度。在基本法框架下嘅「一國兩制」,說穿了就係殖民制度。
由於歷史原因,好多人聞「殖」色變,以為一定十惡不赦。但正如我上面指出,一國兩制呢個「殖民制度」並唔涉及種族剝削等惡劣問題。事實上香港商人喺內地經常發大財,共享祖國富強嘅成果。
殖民制度問題主要出在管治效能、培養政治人才方面。主權移交二十二年,稍有觀察力嘅香港人都見到,如果立志從政,就算做到特首一職,在政治生涯巔峰,最後卻仍須聽命於中央政府,大志難申。若果組織政黨,議員在行政主導體制下毫無實權,所以亦非明路。有志報效家國嘅人才無處容身,唯有投身反對派、甚至港獨派,或者放棄本願,從商發大財。呢種政治環境下,又點樣培養政治人才? 所以到最後親政府政治人物個個投機自私、瞞上欺下,胸無大志。培養唔到人才,自然就會由庸才治港,以致施政困難,民怨漸起。到時政府只會越依賴中央政治力量,越多有獨立思考嘅人才離開政圈,如是問題只會進入惡性循環,每況越下,到最後「港人治港」能否維持落去都係問題。
要解決呢啲問題,中港政治制度必須更有效咁融合。早前有提議容許香港人加入解放軍、投考內地公務員等,都係方向正確嘅建議。但更加重要嘅係,香港人必須可以公開加入共產黨,參與黨嘅一切事務。美國三歲細路都會話日後想做總統 — — 雖然美國幾億人口只有一個總統,隨便一個細路日後做到總統機會甚微,但呢種思維仍係建立國民認同嘅一部份。如果香港三歲細路都會覺得自己可以加入共產黨、為國家服務、為香港服務,甚至做國家領導人,咁國民意識就自然形成,愛國情懷自然根深蒂固,唔會有現下「香港」同「內地」之間嘅政治張力。
如果呢個方案行唔通,或者中共中央就要撫心自問,究竟係咪應該釋出權力,由得香港自理區內事務呢? 依我愚見,從中央利益角度出發,只要香港唔危害國家安全,香港政府依基本法辦事,管治有效,人民安居樂業,又何必執著於所謂「實然獨立」呢啲形而上問題呢?
香港政治前景面臨兩個選擇,一就係更加有意義地與內地政治融合,一係就由得香港擁有更大自治權,嚴禁內地組織干涉香港政策。否則,香港管治效益必然越來越差,若果放任問題唔理,幾十年後必定神仙難救。到時,中國就會明白點解西方列強咁乖,主動容許殖民地自決獨立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