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率因政治氣候而高咗?
【以下內容或會引起觀眾反感,敬請留意。】深夜人少少,又鳩噏下。
話說近年好興話社會乜乜柒柒,搞到啲青少年自殺。但望返數字,又唔覺得係多咗。
一個人(成功哋)自殺,通常都唔只係單一原因,而係多種因素促成。啲新聞報道就好鍾意用「某某疑因XXYYZZ,在家中吊頸自殺」呢種筆法,但通常 XXYYZZ 真係唔係足以令人自殺嘅嘢嚟,例如「學業問題」、「感情問題」等等。
個人經驗話我知,一個人要死,除咗決心之外,仲要「克服」天生嘅求生欲,先可以自殺成功。呢個世上大把人有好多理由生活得唔開心,甚至係生不如死,但由於未能超越到自己嘅求生機制,想死都死唔去。又有若干嘅人,客觀條件唔算特別差,但係都會覺得生無可戀,最後甚至走上自殺呢條不歸路。我成日同啲 suicidal 嘅人講:「要死唔易架。」唔係涼薄,佢哋都知架,唔係就一早死咗啦。其實好多人都知,如果自殺咁易實行,就唔使討論「安樂死」呢啲嘢啦。
一個社會、一個世代,對未來失去希望,大概的確會令人有種「不如死咗去算」嘅感受。但呢啲感受會否真係轉化成自殺率,望住啲數字真係咩都睇唔出。
從一種「文宣」嘅角度,將自殺嘅新聞 spin 為對社會某些不公義嘅控訴大概無可厚非,但有識之士一查就睇穿嘅把戲,如果講得太多吹得太誇張,無疑係磨蝕自己嘅公信力。如果係有意為之,尚且算係 calculated risk,但如果連自己都真心信埋啲未有足夠證據嘅嘢,喺其他人眼中柒咗但自己又唔知,咁就唔多好。
我反而想知道有冇 suicide attempt 嘅數字。總覺得 attempt
嘅數字,可能會對社會問題比較 sensitive 一啲。另一種解讀,就係近年嘅自殺率比「沙士」時期低,或者社會實際情況真係冇輿論所講咁差。如果真係咁,過份悲秋傷春嘅論述,脫離現實,難以發揮效用,就應該調整。
講完一大輪,其實都唔知自己有冇查漏嘢。始終唔係話隨便 Google 睇咗第一頁結果就會變成專家。但我認為唔少人見話多咗青少年自殺,首先係吃驚,然後就會隨手上網查一查,發現又好似冇多到咁樣。如果呢樣嘢真係有數據支持,不妨得閒多啲拎出嚟講下,否則一個七百幾萬人嘅城市,隔幾日有人自殺真係好「正常」嘅事嚟,冇得用「你睇?又死一個喇」嚟論證任何嘢。
(原文於 2017 年 12 月發佈,略有修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