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歷史仲有冇參考價值?

image

常言道:「history repeats itself」。俗語又有云:「人類總係要犯同樣嘅錯誤」。有時睇返歷史,我哋會得到有用嘅啟示。

但係呢一百幾十年,我總覺得歷史嘅「參考作用」比之前大大下降。舉個例,19 世紀末仲係用騎兵嘅年代,但幾十年之間,機關鎗、坦克、航母、戰機、核彈相繼出現,戰爭嘅玩法完全唔同咗。當然有人可以話,好多戰爭嘅基本原則都仲係有用,二千幾年之後仲有人睇《孫子兵法》嘅。但事實就係,遊戲規則變咗好多,你就算熟讀拿破倫嘅風光戰績,都未必識得處理北韓金仔嗰幾粒核彈仔。所謂「參考作用」差咗,唔係冇參考價值,只係,細咗好多咁解。

21 世紀同 20 世紀好唔同。21 世紀大部份先進國家全球化得好徹底。我哋去旅行嗰陣仍然保持住「買手信」嘅傳統習俗,但其實喺 21 世紀,已經冇咩「地方特產」可言。受歡迎嘅特產,一早已經成箱成箱貨櫃運送到世界各地。至於啲奇奇怪怪只有本地人先鍾意嘅嘢,well,所以啲手信咪咁嘅款囉。之前睇本講物流嘅書,講起貨櫃運送嘅量,真係好驚人。點解某啲零售公司賣外國貨(甚至係亞州以外嘅貨)都仲可以平過香港本地牌子,就係呢個原因。

重點係,大部份先進國家經濟上樂也融融,已經冇咩國界可言。 Adam Smith 曾預言貿易可以達至和平,到今時今日佢嘅願景似乎終於大致達成。喺資本主義主導嘅世界,根本冇人想認真打仗,因為打仗會阻住大家搵錢。唔好講咁遠,金仔傻下傻下揸住一堆疑似核武,你真係認真打佢嘅話,佢發起癲上嚟炸咗 Samsung 啲廠,全世界冇手機用咁滯 (Samsung 除咗出手機仲有做手機零件架)。資本主義另一樣改變戰爭生態嘅嘢,就係令到好多生產器具高度集中。以前打仗只係戰場上死幾個人,而家就算唔用核彈,亂咁喺大城市炸啲商業區建築物都已經好和味。人命就話唔值錢啫,而家好多先進國家,你將佢最繁榮嘅城市炸走幾公里,個 GDP 隨時冇咗幾成。賭咁大,邊有人玩。

我覺得,呢樣嘢係 21 世紀(直至現在)同 20 世紀嘅根本分別。傷人成本好細(911恐襲正正係好例子),防守成本好大。與其打仗,不如用經濟殺人。正所謂「唔駛用劍嘅,用錢就得啦!」一間投行就可以搞到希臘幾近破產,真係使乜出動軍隊殺人咁野蠻。美國早前出兵伊垃克搞出個大頭佛,我諗而家世界強國除咗強國聖民之外都冇咩邊個唔明白「打仗係冇用」呢個大道理。

歷史上好多地方政府擁兵自立,係因為物流同通訊嘅原因,令到中央政府一定要放權俾地方政權便宜行事。以前皇帝一個命令,傳到去到戰場要好幾日[1],正所謂「山高皇帝遠」,地方將領梗係好大權力,覺得唔需要有個上司管住自己啦。而家世界好唔同,通訊發達咗、軍隊流動性高咗、戰爭少咗,我哋已經想像唔到「擁兵自重」係一種咩嘅概念。好多人講到獨立又要兵器又要軍隊,我覺得應該係對 21 世紀形勢嘅誤判。

喺一個講錢嘅世界,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理論上都係越自由越好。呢個係 Adam Smith 另一個偉大預言。好多經濟學右派淨係著重講個人嘅經濟自由,但其實 Adam Smith 對殖民地都有深刻嘅討論。佢認為宗主國以軍事力量控制殖民地,長遠嚟計撈唔到好多油水,不如俾佢自由貿易仲好。《國富論》出版時美國仍未獨立,但 18 世紀到 20 世紀嘅解殖風潮,最後證明佢係正確嘅。好多人以為歐洲列強解殖純粹係良心發現,但其實主要係佢哋發現搞殖民原來一啲都唔好玩,計落好似蝕水,否則邊有咁好心吖。做殖民地宗主國有咁上下經驗嘅國家就知道,如果地方偏遠,當地人民又唔鍾意宗主國,真係勉強冇幸福,不如分手算數。

其實我一直都喺度思考,喺 21 世紀,「獨立」究竟係咩嚟。喺全球化嘅經濟環境之下,好多政策由錢銀主導,各國政府都只係跟住啲錢走。喺咁嘅情況之下,主權國喺政治上各自獨立,係咪真係咁重要? 喺 21 世紀,反對獨立嘅聲音都一樣嘅:「你獨立咗,唔好同舊宗主國做生意吖笨!」 咁當然,21 世紀唔會有獨派真係反對同舊宗主國做生意嘅,不過老老實實,今時今日經濟主導一切,政治獨立如果唔連帶住經濟政策嘅改變,好似冇咩內涵咁。所以,唔知,我都諗唔透。

近年比較成功嘅「獨立」公投,唔係今日(?)嘅 Catalan,而係英國脫歐。好多人以為英國脫歐之前係主權國家,但英國加入歐盟之後已經「自願地」要遵守好多歐盟嘅規條,當年所謂嘅「parliamentary supremacy」名存實亡。今日嘅歐盟話就話係由多國組成嘅國際組織,但我一直都覺得佢似係「歐洲帝國」多啲。如果羅馬帝國現代化,應該會好似歐盟咁嘅樣。英國竟然脫離一個帝國而不動干伐,證明咗兩件事:一、獨立未必一定要打仗;二、原來英國議會真係無上架,政治謊言講多得就會變真。

至於呢幾日搞得如火如荼嘅 Catalan 我真係咩都唔知。我今日先知原來踢足球好叻嗰隊巴塞係 Catalan 首都。冇計,本土派嘅質素(i.e. 我本人),係固步自封見識少架喇。成件事嘅來龍去脈冇咩時間厘清,都係等過幾年其他人消化好晒之後再睇。冇理由為咗一單嘢走去學西班牙文架?係咪先。不過臉書上嘅花生真係唔少,我想同大家講嘅係,咪以為人哋得,你香港都得先得架,香港仲有起碼一大半人係愛國架,首先我哋大家都係中國人,只不過有唔少人對共產黨有少少微言啫。港獨係違反《基本法》同埋冇可能,千祈唔好做呀。

有時我睇咁多歷史,真係有種感覺,究竟啲歷史反映到幾多時代嘅真貌呢? 如果有人寫今日嘅香港史,難免會寫到港獨思潮,政府對疑以支持港獨嘅參政者嘅打壓等等,但其實對於一個平日飲下茶睇下馬經過日晨嘅「港豬」,佢除咗將 A1 當咗做 C1 之外呢啲嘢都對佢完全冇任何影響。真正嘅平民百姓,喺歷史上嘅太平盛世係咪真係咁開心?喺歷史上嘅黑暗時期係咪真係咁艱苦? 其實只要唔打仗,我懷疑好多所謂政治嘅問題,都只不過係風波裡嘅茶杯。

我唔係話政治唔會影響到阿伯飲茶賭馬,而係想講,以而家我哋對政治嘅認知,絕對唔足夠作出一個強而有力嘅論證。好多政治宅成日話呢樣嘢又「關政治事」嗰樣嘢又「關政治事」,其實一派胡言。你每一刻都呼吸緊㖭,又唔見你哋走晒去學氣功?一直都未有啲好有說服力嘅論證講政治點樣影響一個上咗岸嘅港豬嘅生活;而好多人一直懷疑媚共政客出賣香港人利益,搞到草根同八九十後民不聊生,但我到而家仲未真係搵到任何 smoking gun,好多問題真係可以從經濟上嘅大環境嘅不幸去解釋。甚至,以傳統經濟學角度嚟講,喺成熟市場困獸鬥一定冇得發達,去廣西創業,某程度上真係出路嚟。

所以我呢篇文九唔塔八唔知講乜,就係因為好多疑似有關係嘅嘢,砌埋一齊差咗啲 missing pieces。好似話「愛」可以穿透一切障礙,但當中涉及嘅選擇同捨棄,先至係真正嘅挑戰。喺今日嘅全球化環境之下,對自己嘅文化同傳統持有「葉公好龍」嘅態度,就只有死路一條。我成日覺得,對香港價值最大威脅嘅唔係任何政權,甚至唔係香港人自己,而係不可逆轉嘅自然勢力。如果我哋唔斌予意義俾自己嘅人生,咁我哋就必然被歷史嘅大流拖住走。就算我哋幾熟讀歷史,都唔會知道佢帶我哋去邊度。我偏偏就唔相信,明天嘅歷史,真係會重複。

[1]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6/08/09/139953/

(原文於 2017 年 10 月發佈,略有修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