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愛就係選擇

學擇言話齋,定義自己真係好難。

如果我係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自然可以兼愛天下,愛所有世人,並原諒世人一切嘅惡。

但我係凡人。只有凡人,先可以有以上諸多身份。凡人存在於世上,就有自己嘅主觀角度,有自己所喜愛嘅嘢,有自己比較親近嘅人。呢啲係好事嚟,因為人類最寶貴嘅,係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就係一種獨立於客觀世界嘅意識。

有咗自由意志,就有選擇。愛就係選擇。動物同人類之間,我會選擇人類,因為愛;外國人同香港人之間,我會選擇香港人,因為愛;陌生人同家人之間,我會選擇家人,因為愛。

但點解一定要選擇?其實好多時可以 why not both。只不過,當兩者之間有矛盾,我就被迫選擇一個,捨棄其他。例如經典嘅問題「老婆同老母兩個跌落水,救邊個先?」,本身就係你必須二擇其一嘅情況。但一般嚟講,老婆同老母都一齊愛,冇問題嘅 (只要婆媳關係 OK 的話)。所以,只要大家冇衝突,冇矛盾,我其實都可以兼愛世人架。

但矛盾有時係必然嘅。要真真正正做到兼愛,就本身就要自強。佛家有個《割肉餵鷹》嘅故仔:有隻鴿俾鷹追,匿咗入薩波達王胳肋底。薩波達王一向慈悲為懷,就保護鴿,唔俾隻鷹食佢。鷹就話:「你話要救眾生,咁點解要我餓死?」薩波達王無辦法,唯有用刀割自己嘅肉落嚟,代替鴿肉。鷹又話要相等重量嘅肉先收貨。薩波達王將全身嘅肉一塊塊割晒落嚟擺落去秤,唔知點解都冇鴿仔咁重。最後薩波達王成個身跳落去個秤度,捨身成仁。之後好似話咩感動滿天神佛,薩波達王啲肉變返上個身度⋯⋯ 呢啲神話嘢,講故唔好駁故。

呢個故事教訓我哋咩呢?要兼愛唔係唔得,但化解矛盾,就要強大,並且要有犧牲精神。如果你身上冇足夠嘅肉去餵飽隻鷹,你就唯有二擇其一,選擇救鴿定係救鷹。如果你身上唔夠肥肉,救完一隻鴿,人生就架完喇,連自己性命都犧牲埋。所以,強大先可以兼愛,否則你唯有愛自己,愛身邊最重要嘅人,捨棄其他。

唔係我唔想愛其他人,只不過我能力薄弱,必須要捨棄好多嘢。而愛與捨棄之間條界線,就係「自己」條界線。我愛嘅人,就係「自己人」;我關心嘅嘢,就係「自己嘅嘢」。每個人嘅愛同捨棄都唔同,所以對「自己」嘅定義都唔同。有啲人認為天下一家,條界線拉到無雷公咁遠;有啲人認為「大家都係中國人,不用分得那麼細」;有啲人獨愛香港,北抗中共;有啲人連其他香港人都唔愛,只愛理念相近嘅人。其實呢啲都只係大家有唔同嘅取捨,冇咩道理可言,亦冇話邊種取態一定啱或者錯。

《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論你點取捨,須知道強大先可以博愛,博愛先可以強大。兩者應運而生,冇所謂先後。所以窮就會獨善其身,獨善其身就會窮;發達就會兼濟天下,兼濟天下就會發達。

但人類好特別,有自由意志。面對醜惡嘅世界,你可以選擇獨善其身,然後就會窮,因為你捨棄全世界,全世界都捨棄你;反之,如果你愛全世界,就要捨棄自己,去承受呢個世界嘅惡,然後你就可以兼濟天下,就可以通達、強大。自由意志下嘅選擇,係世上最神奇嘅嘢,因為可以打破因果遁環。

所謂「獨善其身」、「兼濟天下」,本身係兩個極端,其實都唔可取。所以香港本土思想,就係以香港為本,要「獨善香港」,免得香港被外力操弄;但同時間,大家亦唔好忘記要「兼濟香港」,唔可以捨棄任何一個香港人 (或者,唔可以捨棄大部份香港人)。香港本土主義,唔可以只講「排外」,亦必須講「兼內」。即係包容,即係體諒,即係愛。

好多人大嗌「我愛香港」,究竟真係愛香港嘅所有,包括好與壞都愛,定係只愛一小撮別有用心嘅香港人?愛香港,唔需要「兼愛天下」,但起碼都要「兼愛香港」吧?如果做唔到,唔緊要,但唔好自稱「香港本土」。如果你只係愛一小撮香港人,而捨棄或仇視其他香港人,咁你最好搵個地方,成立一個小王國,然後喺嗰個小國王,再講你嘅「本土」主義啦。因為唔係我排斥你,而係你排拆香港呀。

我係香港本土左翼。我愛所有香港人。只要你唔好迫我捨棄親友、犧牲親友,我就可以愛你哋,每一個香港人。

(原文於 2016 年 9 月發佈,略有修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