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

(作者按:呢道題,係 2016 年 DSE 中文科嘅作文題目之一)

每個人一出世就接觸「傳統」。

阿媽痾咗你出嚟,你聽到阿媽老豆講嘢。你父母嘅語言,係幾百年幾千年嘅文化傳統。見到嘅可能係醫生嘅白袍。係現代醫學嘅傳統。你飲完奶,阿媽幫你掃風,亦都係傳統。

我哋由出世開始,就不斷被灌輸呢啲傳統。有啲傳統比較古舊,例如漢字有起碼二千年歷史。有啲「傳統」比較新,例如你用部智能手機督督督,都係呢十年(或者幾十年)嘅事。

我哋日常生活接觸大部份嘅事物,都係有來歷嘅,有出處,有典故,係基於以前某個典範而形成。我叫呢啲做「傳統」。當然會有人質疑,智能手機督督督咁「新」嘅嘢,真係可以叫「傳統」? 但傳統係相對嘅。如果有個組織成立十年,佢哋每年清明節都會去一次海洋公園 (講故唔好駁故),咁我哋都可以話呢個就係組織嘅傳統。所謂「傳統」,唔需要下下都攀上三皇五帝秦始皇、中國自古以來XXXX 先至算數。

「傳統」係基於以前嘅典範而形成,相對於「創新」。創新,就係當下畫一條線,將過去同未來分割。以前冇嘅嘢,將來就有。傳說倉頡造字,傳說喬布斯發明手機督督督,都係將一啲以前冇嘅嘢,憑空變出嚟。(傳說嗟,你唔係想同我拗歷史上冇倉頡呢個人呀?)

呢二、三百年以嚟,自從工業革命起,人類社會變化好大。社會不斷創新,每一年都有新發明、新產品,帶動人類明文進步。所以絕大部份現代人認為「創新」係好嘅。的確,如果人類冇創新,我哋而家仲喺山林原野茹毛飲血,連火都唔識整。⋯⋯咪住!如果人類冇傳統,我哋都唔識生火架。如果我唔話你知鑽木可以取火,你係咪咁叻自己可以諗到?如果史前人類冇保留鑽木取火嘅傳統智慧,我哋今日睇怕都係要繼續茹毛飲血。

有啲人會覺得傳統保守嘅勢力,阻礙創新嘅步伐。太多例子,多不勝數。Uber 進軍香港就係一例。我身邊好多 IT 撚,絕大部份人都好同情 Uber。但創新係咪一定好過傳統? 話說史前人類要生火,除咗鑽木取火之外,仲可以等雷暴來臨嘅時候,走到平原,高舉一條好長嘅樹支,問宙斯借個火嚟用下。呢招夠創新喇掛?點解冇人用?因為鑽木取火有效好多囉。

傳統之所以流傳咁耐,除咗老屎忽唔肯改變之外,仲有個好大嘅因素,就係根本冇人發現更好嘅方法。你要創新,就要解答一個問題:「點解以前啲人諗唔到、做唔到,但偏偏我又做到呢?」如果你答唔到呢個問題,咁好可能你個諗法已經有人諗過、甚至試過,但失敗咗。所以你再去試,好可能都會失敗,除非你能人所不能。呢個就係老屎忽幾千年以嚟不可或缺嘅傳統智慧。

呢幾年嘅科技創新,可能有一半純粹係因為多咗互聯網、多咗手機app,啲人將傳統嘅概念加埋互聯網、加埋手機app,就變成「創新產品」。Uber 係咩嚟?咪就係的士call台加手機app囉。AirBnB 係咩嚟?咪就係民宿加互聯網囉。Instagram 咩嚟?咪就係影相加手機app囉。呢啲「合成」嘅概念對大眾可能好新穎,但第一日有 App Store 出現嘅時候,好多人已經諗緊將傳統嘅概念變成新產品嘅可能性。

所以,好多所謂「創新」其實係基於傳統概念,有典故有淵源。真真正正嘅「創新」(而有用)嘅例子其實唔多,如果要數,我都只係諗到牛頓發明嘅萬有引力。反而用新科技包裝傳統概念嘅就好多,我哋有時亦都稱之為「創新」。如果呢一類嘅「創新」要一竹篙否定晒所有傳統價值,咁就未免有啲唔識得飲水思源喇。何況新嘅嘢未必真係好過舊。

我哋就係唔知新嘢係咪好過舊,所以先要保持開明嘅心態,勇於嘗試,勇於接納。但同時,我想講,潮流嘅嘢,只爭一朝一夕;岸邊嘅岩石不斷被磨蝕,不斷受到潮水衝擊而改變,卻係百年不倒。

(原文於 2016 年 4 月發佈,略有修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