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決定」同「承諾」都係預言
任何「決定」同「承諾」都係預言。(如果你相信自由意志的話,咁就係自我實現嗰種預言。)
例如:「我決定今晚去食譚仔」。呢個係預言。
承諾亦類同。
例如:「我約你今晚七點食譚仔」。呢個都係預言。
成長過程中,我哋知道自己冇預知未來嘅能力,就知道主觀願望未必會成真,知道許過嘅承諾未必會兌現,知道原來人類嘅意志係如此渺小,渺少到連食個譚仔都有機會食唔成 — — 可能有人急病入廠,可能間舖突然執笠,可能打風落雨,可能香港俾殞石擊中…… 咩都有可能,只睇機率有幾高。所以,某程度上,我講嘅只係人類面對自然世界時嘅「謙卑」。
所以,如果你「相信承諾」,即係相信許諾者有先知嘅能力,可以預知未來,包括預知未來嘅自己。有預知能力,先可以作出必然兌然嘅承諾。
呢個結論,聽落係違反常識,好多「相信承諾」嘅人,到死一刻,都唔知自己原來相信緊一個童話故事。《睡公主》入面嘅女魔王詛咒小公主十六歲會俾紡綞殺死,連小學雞都唔相信會喺現實世界發生,但偏偏呢種預言(aka. 「承諾」)每日都發生緊。(例如婚姻註冊處嗰度。)
陳奕迅最近首《無條件》嘅歌詞(袁兩半填詞),我予以甚高評價,正正就係因為佢將愛情描述得好「在地」。冇虛幻嘅承諾,冇完美嘅伴侶……
只有無條件,甚至係無甚原因嘅愛。
期待美沒完愛沒完 放開不必打算的打算
作一些可以約定的約定 就抱緊以後每一天
其實你定然都發現 我有很多未達完美事情
我只懂得 再努力每天
識得謙遜,就有自知。有自知,就識得分輕重。有輕重,就有取捨,就有愛。任何本土理論,都離唔開「小愛」。所謂「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就係咁解。
(原文於 2015 年 10 月發佈,略有修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