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上咗一碟叉燒飯
是咁的。今日,我走咗入間燒味舖。坐低。同伙記講:「唔該愛碟叉燒飯吖!」
廣東話呢個「愛」字 ,除咗可以同父母妻兒講,仲可以同一碟叉燒飯講。我同呢碟叉燒飯冇咩特別感情,更加唔會照顧佢一生一世。我……只不過想食咗佢啫。所以,呢度嘅「愛」,係「想要」、「選擇」嘅意思。
就係咁,我愛咗一碟叉燒飯。
叉燒飯未必係世界上最好嘅食物。啲人話,咩溏心鮑魚呀、黑松露菌呀、德國洋腸呀、神戶和牛呀,全部都好食過叉燒飯。又有人話,叉燒飯冇纖維素,又冇維他命 C,唔健康呀!不如……食個橙? 我呸! 如果我食飯都要根據一套客觀指引,例如食物嘅價錢、OpenRice like數、營養師建議、食家推介、乜叉乜叉,客觀理性統計完一輪之後就得出結論,咁我仲「選擇」乜嘢?我仲「愛」乜嘢?根本就冇得揀!
所以,我「揀」得叉燒飯,當然知道佢有諸多缺點、當然知道世界上有更好嘅選擇,但我依然揀佢。諗返轉頭,我都真係好愛呢碟叉燒飯架……雖然我食咗佢落肚。
其實,呢個世界每一個人嘅「自由選擇」,都係咁糾結嘅一回事,否則就唔係「選擇」。我明明可以食到各式各樣嘅美食,但係偏偏選擇叉燒飯,所以就「有得揀」。我一路食叉燒飯,一路撳手機上 facebook,見到某女神出 post 呻「冇人追」,講到自己好慘慘。實情係,女神有三十幾個追求者、一百幾十隻兵,只不過冇一個睇得上眼,所以就「冇得揀」喇。因為,佢唔愛。因為,佢覺得個個都唔夠好。因為,佢想要「最好」。最好,”THE BEST”,話明係「最」,永遠只得一個。永遠冇得揀。
當你不斷追尋世界之最,當你見到更好就改變初衷,就會失去「選擇」嘅能力,就會失去「愛」嘅能力。大家耳熟能詳嘅《結婚誓詞》係咁講嘅:「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將永遠愛你」。如果有人好「理性」咁將佢改成「只要你keep住係最好,我就會繼續愛你」 就會變得不倫不類。
叉燒飯唔係 THE BEST。所以,我可以用自由意志,選擇愛叉燒飯。就算嚿叉燒有幾多豬油,我都唔後悔。
同樣地,香港呢個城市,未必是 THE BEST。所以,我可以用自由意志,選擇愛香港。我愛香港,唔係因為佢最好。我愛香港,係因為就算 this city is dying,我都唔會放棄佢。
凡所謂「愛」,只不過係唔理智嘅「選擇」。有得選擇,就有自由意志。有自由意志,先至有身份,先至有「自我身份認同」。香港人嘅身份認同,就同我愛叉燒飯,一樣道理。
(原文於 2014 年 6月發佈,略有修輯)